梁王府所在的巷子,虽然宽广,但却少有人迹。安逸漫步向外走着,直到回到人来人往的大街,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任何人。
此时午时刚过,未时方至,正是水绝火旺,一天中正热的时候。
但即便如此,大街上依然有不少的行人,顶着猛烈的太阳,在两边摊上,挑选着自己心仪的东西。
胭脂、水粉、玉石,乃至各样玩偶,千花百样,种类繁多。
随意的浏览着两旁的货物、人群,安逸忽然被一连串锣声吸引,转首望去,只见前方道路右面,聚集着一众人群,分分闹闹,还在逐步增加。
垫脚望去,只见人群正中央处有五名男女,全都身着劲装,干净利落,此时正围成一圈,面向外围众人抱拳拱手。
在他们身后,有刀剑棍棒之类摆放,五人之中,一名中年妇女手持铜锣,刚刚的锣声,想必就是由她所发。
“难道是打把式卖艺的?”
安逸心念刚动,人群内五人中一名中年汉子从妇女手中接过铜锣,“哐当当”又是一阵猛敲,复将铜锣递还妇女,抱拳拱手,向着四周人群打了一个罗圈稽,朗声道:
“诸位乡亲父老,兄弟姐妹,鄙人宋适同,惠州人士,因家中遇难,故携妻儿老小来此地投奔亲戚,但不料亲未寻得,盘缠却已用尽,并无其他手艺,唯有打小练就的一身功夫,还算拿的出手。故不得不借贵方这块宝地,卖艺献丑。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还望诸位兄弟朋友,父老乡亲,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就在汉子说着的时候,他的妻子女儿先扶着老母找地方坐下,唯有那十来岁的儿子。却甚为机灵。此时正拿着一块石灰石,滴溜溜绕着众人脚下画了一个大圈。
这是一种规矩,凡走进圈内的看客。若是被误伤,也不能讹人。而若是误伤了圈外的,那艺人赔个倾家荡产,也只怪自己本事不济。
安逸在这边瞧见。心中微动。不禁想起。他自穿梭各界以来,还没有见过这种“民间艺术”。
打把式卖艺的,在后世已经很少有了,更何论这种原汁原味的。所以安逸一时间来了兴致,动了心思。
紧走两步来到人群外,颇为没有素质的挤了进去。
倒也没用他什么力气,毕竟就他那一身皮也足够让人望而却步了,凡是看到他的。都是一脸嫌弃的躲避,若不是有人叫出了他“堵门”的事迹。估计已经被人打跑了。不过即使如此,他周遭两尺以内也没有人愿意近身。
对于此,安逸倒也乐得清闲。一双眼略过人群,一眨不眨的盯着场中五人。
此时中年汉子宋适同已经捻完场子撂完话,猛然瞥见场子开了个小口,他看了看安逸,忽一抱拳,却没有说什么。
转身一招手,吆喝老婆闺女递兵器亮家伙,然后把儿子拉到身前,说道:“这是犬子叔墨,跟鄙人学过几年庄家把式,现在就让他给诸位打一套拳法,若是打的不好,恳请在场的行家不吝赐教一番!”
他这也是试试水,这打把式卖艺的就怕遇见真正的行家找茬,打肯定是打不过的,不打又难继续在这里赚到钱,所以他先派儿子出场,打的好也罢赖也罢,只盼没人跳出来捣乱就好。若是有人跳出来,也还有后续应对之法。
这些都是江湖上的经验,不是老江湖,很难想得如此周全。
当然,此“江湖”并非指狭义上的“武林”,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三山五岳、五湖四海,上至庙堂之上,下至市井之间,皆称江湖。
像什么唱戏的、打把式卖艺的、做小买卖的、甚至连青楼妓馆、剪径贼人、卖狗皮膏药的,都属于江湖人。
而江湖人中,凡是有师徒传承的,除了传本身技艺,比如木匠的手艺、打把式的武功,郎中的医术等等,其外最主要的,就是“江湖术”了。
这“江湖术”,大多都是前人总结下来走江湖的经验,像什么行走江湖三大忌讳,不能惹僧道、老妇、小孩等等,这都是最浅显的。
而此时宋适同所作所为,也是江湖术的一种。所以说,其实这江湖术,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若能善用此中之道,足可行走天下矣!
但见宋适同一声呼喝,已然退往一边,只留下其子宋叔墨一人立在场中。
宋叔墨虽然只十来岁年龄,但却毫不怯场,当下他抱拳作揖,声音略显稚嫩的唱了一声诺,复不多言。双手一分,亮了一个开门的架式,紧接着,便打出一套连环拳……
只见其或蹲或跃,或扑或收,一招一式直来直去,大开大合,虎虎生风,显得十分威猛刚劲。外观众人瞧得热闹,纷纷鼓掌叫好。
宋适同在一旁见了,不由得放下心来。
自己儿子武艺如何他怎能不知,不过都是花架子而已。若是有真正的行家瞧见,只怕早已经笑掉大牙了,怎会叫好?
长出一口气后,他却下意识的向安逸方向瞧了一眼,看看是否会有异色。
倒不是他看出了什么,而是江湖经验,道人,真的不好惹……
宋适同向安逸望去,只见安逸正绕有兴致的看着自己儿子打拳,时不时的也学着身旁群众拍掌叫好,不由放下心来。
但就在这个时候,安逸忽然一顿,转过头来迎上了他的目光,报以一个大大的微笑后,再次转回实现,继续看着场中叔墨打拳。
宋适同悚然一惊,暗道:今天怕是遇到高手了!
单凭一个视线就能感应到。并准确无误的看过来,如此灵敏的感知,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