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杨一路微笑地走过,这天他心情特别好,眼前的一个大障碍已经拨掉,由不得他心情不好。关于朝庭,朝庭上没有了隆科多,便是李卫与太傅等人的天下了,实则是雍正真正撑握了朝庭的语言。
刘杨果断除去了隆科多,实际最受益的人应该是雍正,从此朝政不用再看隆科多的脸色。刘杨一身规整的朝服走上朝的时候,两边已经站满了朝臣。这是刘杨第二次上朝。他不紧不慢,不急不缓地走着,微微挺胸抬头,一个一个地从这些官员面前走过。
本来朝臣上朝是需要低头双手抱拳而上,但刘杨是有功之臣,有功在身,他就是要给这些曾经想要欺压他的人一个闪亮的下马威。
上一次上朝还是在不久前,那时候的刘杨还什么都不算,一个小小的神武太监,在这些武将儒臣的面前,就像是一个小朋友得了最佳先锋奖一般。
不值一提,难登大雅之堂。所以那次刘杨哪怕是打败了两个外国联盟组成的永定门擂台,荣回紫禁城,替大清避免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但依旧得不到该有的待遇,除了当时的太保大人隆科多的极力阻挠之外,还有亲隆党,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朝庭腐儒同样以为不宜给刘杨重赏。
直到要任命刘杨为您征西将军一职,依旧是雍正在力排重议之下,方能最近定夺。刘杨昂着头,向一众大臣们宣告,我回来了“臣,征西将军刘杨,参见皇上!”刘杨行到朝前,行礼参拜。“平身。”
刘杨立起身来,站到右边的第一位。清朝的上朝一般是左文右武,左边站一列的文官,右边站一列的武将,官职越大,站的越前面。文武同治,这是大清入关以来模仿明宋的做法,文武同治,倒也效果卓着。
左边站在第一位的当然是太傅大人,而右边站第一位的,以前是太保大人隆科多,隆科多之后才是年羹尧,虽然年羹尧的军职比隆科多要高,可是隆科多毕竟是加了太保头衔,所以官职更高一筹。
现如今,隆科多已死,年羹尧尚在前线,刘杨便当仁不让地站到了右侧的首位,堪堪比其他将军要高了一截,其他人倒也不敢作声,默认了刘杨的高调回归。
“今天,诸位就征西将军,给朕出个主意,一来征西将军率领神军,一月破吐蕃,这是不朽的功劳,理应嘉奖。
二来,昨夜太保大人在寿药房身亡,当时刘杨将军便在现场,因此,朕需要彻底地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莫让太保大人含冤九泉。”“啊,这是怎么回事。”
雍正的话一说完,朝臣们立刻沸沸扬扬地讨论起来,止也止不住。太保大人在寿药房身亡。这是一个天大的事件。
需知隆科多的影响,众多的亲隆党,几乎占了这个朝庭的一半,由于昨晚的事情发生得突然,隆科多带去的步兵,多被御林军给软禁了起来,一些太监也只是远远地观察,只知道寿药房这边发生了冲突,出去了大量的步兵。
但却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更加不知道事后结果如何,只知道是一众御林军最后包围了上京城的守卫军,最后把守卫军给带走了,隆科多一死,这个党羽便没了主心骨,虽不至于立刻树倒猢狲散,却也瞬间群龙无首。
“哼,谁不知道太保大人与那刘杨冲突已久,肯定是那刘杨栽脏陷害。”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我看不一定啊,上京城本来就是太保大人的地盘。
而且据说昨晚太保大人可是带了上千人马团团包围了寿药房的,想必是太保大人低估了对手。”“嗯,刘杨这次回来,肯定是做了万全之策的。”“当然了。
你想啊,他能在一个月里面打败吐蕃,真真是有勇有谋,如果没有万全之策,又企敢孤身犯险。”刘杨功力大增,一些官员幼小的商谈却被他悉数收落耳中。
但他不动声色,他知道肯定会有人不死心,朝他发难。果然没过小会,从文职官员里面走出一个青年刺史,他脸色发青,双眼通红,竟然是熬夜加痛苦留下的症状。
“皇上,叔父一生兢兢业业,不谈清俄边陲的谈判,就是这十年来镇守上京城,令百姓日可安居乐业,夜可门不闭户,没功劳也有苦劳,还望皇上找出真凶,还叔父一个朗朗青天啊,皇上!”
那青年刺史哭得情深意切,令不少的官员动容,原来那竟是隆科多的倒儿张之文。“侄儿请起,太保大人之事,朕,自当查清,此事朕已经说过了。”雍正一脸公正地大声说道。
“刘杨将军,你来说下昨晚你看到的是如何情况,朕与诸大臣一并定夺。切不可有半句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