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8章 农改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心狠手辣。

    “此事须得问过夫君。”

    高湄抓住她的手说道:“不可。若是相国得知,多半不会允许。此事须要我偷偷下手,待大局已定,他坐享其成也便不会说什么了。”

    银川还在犹豫,架不住高湄再三恳求,只得点头。

    杨巨常回府沐浴一番后,见梅兰竹菊已经在收拾行囊,一问知道是木婉清准备午时出行,前往无忧国了。

    他当即发出军令,遣子弟兵二十班秘密潜入腾冲府,捉拿董纳德及当地傈僳族酋长归案。

    此时已至秋收。

    南方一地温度适宜,一年可收两季,分别为春种夏收,夏种秋收。

    第二季一国的粮食产量报告已经统计完成,在随后这几日送达了相国府。

    这其中固然少不了瞒报,或官员骗取政绩多报,又或当地蛮部私吞少报,但总归能看出个大概来。

    云南本就盛产,加之这一年来舆地科、农科协作兴修水利、施肥土地,产量逐年增长。

    这一季的产量比上一季又涨了三成。

    因为田赋实在不好计算征收,加上怕地方官吏横征暴敛,一直以来大理也是参照宋国,按亩产收,无论一亩今年产多少,皆收一斗,方便统计。

    因此田赋增长,都要归功到扫黑除恶行动收来的国有土地了。

    到杨巨常执政后,发展商业,从外国赚取国本,便又将此税下调,每亩只收五升。

    需要粮食,则由杨氏商会向农民平价购买。

    只不过即便如此,农民的生活还是偏于困苦,毕竟粮食为一国根基,杨巨常并不允许粮食的价格产生大波动。

    加之农民多为佃农,部分粮食都交了租子,手头就更没什么钱了。

    “农业为一国根本,只可守成,不能招摇。若想百姓富足,不能指望农业。”

    杨巨常一番思索,又打开了禾爽官员上交的折子。

    这里面说的,是朝廷以国家名义,向大理城周边地主征收土地的进程。

    而此征收也并非直接抢走,而是一个地一个地去宣布,普天之下莫非国土,这些土地皆为国家所有,但民间保有使用权,只在国家建设有需要的时候,须得无条件适价出让。

    因为打黑除恶那一次杀得太狠,将这帮土地个个杀破了胆,所过之处莫敢不从。

    而后农科牵头,将各地分散的田地买下,开垦统合,形成“大理国有试验田”、或“大理国有农庄”。

    前者用于农业研究,后者则是雇佣部分有水平的农民耕种,他们被算入编制,俗称“农吏”,发放工资俸禄,所出粮食则直接归于国家所有,由“国粮”统一定价对民间售卖。

    而私粮定价不许高于国家标准。

    至于被从农田中解放的农民,则进入到国有大厂中培训工作,赚取比耕地更加丰厚十倍的报酬。

    其劳动所出之税则由大厂代为上缴,他们因此又免去了税吏盘剥,生活水平大为上升。

    这便是杨相所主持的农改。

    此法于国有利,于农有利,唯独伤害的,便是民间地主士绅乃至朝中大臣官员的利益。

    但相国虎威在此,又有何人敢说半个不字?

    如此一来,田赋自然瓦解,国家也不需要通过压榨农民来维持。

    只是此法只在大理城及鄯阐府两地推行,若要全国布法,接下来便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

    并不是所有蛮部,都愿意跟着相国办厂发财的。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