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太医说您身子虚弱着呢,不可再遭受风寒了,您可别动伤了身子。”见朱凌挣扎着要起身,伺候在一边的王承恩赶忙上前服侍着,苦口婆心地劝说着。
要说王承恩的忠心,在宦官之中独一份,历史上记载,很多宦官无论是被外派出去,或者是成为内宫高等太监,几乎死的死,降的降,若说一直陪伴在崇祯身边的人,也只有王承恩了,上一刻崇祯自缢,下一刻他也随着去了。
试想,他一介司礼监的太监,宦官之中职位几乎可以说是再无第二人了,如归降闯军,怎么也得有个不低的职位,但是他并没有,直到这个帝国最高统治者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叛逃,死死追随在其身旁。
但就这一点忠诚,朱凌自重生以来就对他百般放心,即使他有所贪污,有些事情处理不当,但只要不是那些重要的事情,基本不会过问。
明朝皇帝除却太祖朱元璋之外,文臣的威慑力非常之大,很多君主甚至经常出现与文臣抗争失败的例子,譬如历史上有名的嘉靖国本之争,最后宣告失败。
皇帝下发的谕旨甚至经常遭到内阁的反对,导致下发谕旨两个月之久,因为内阁的反对竟从未发出去过,而这般导致的局面便是皇帝不信任文官。
不过倒也不说是是不信任,更多的是不喜欢。
文臣制约君主,限制权力,甚至内阁首辅权力之大,足以影响到皇上的每个命令,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宰相。
按这么说的话,其实明朝历史上宦官专政的经常性事件也大可以说得通了,皇帝不信任朝臣,也不喜欢他们叨叨,而是喜欢只对他们忠心的宦官。
即使宦官乱政,甚至祸害国家,但只要皇帝一出手,基本宦官必死无疑,倒台速度如秋风扫落叶般之快,究其原因就是宦官的权力是皇帝给的,想不想拿回来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而文臣的权力却是制度给的,皇帝无权收回。
眼下虽然自己的身子有些虚弱,朱凌在心中无数次对这副早已虚弱不堪的身体感到惋惜,如此勤奋的皇帝为国为民,整日操劳,一登基就接手了一个烂摊子,最后却因为无力回天被后世说成一个昏君。
可怜又可惜,他身处如此混乱的世道之中,仅能凭借自己的判断做事,哪里来的史书告诉他谁该杀,谁该重用?或者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做到如此份上,已是不易。
“不用,大明比我都要千疮百孔,我这副身体还能撑得住。”朱凌依旧挣扎着起身,周皇后以及贵妃几人也不能阻,迫切的目光望向身后的王承恩。
王承恩见状赶忙跪下哭泣着哀求道:“陛下,求求您好生歇息吧,若是您有个什么差错,我大明可就真的没希望了。”
说罢,便重重地朝地面磕头,令双脚刚挨地的朱凌顿时烦闷起来,他清楚王承恩从心底里是为了自己好,但眼下的局面不由得他歇息。
“闪开!”
一声怒喝,王承恩依旧跪在原地,大声哭泣着。
见他不离开,朱凌直接招呼外面站岗的锦衣卫:“来人!把王承恩给我拖出去!”
话音刚落,殿外两个挎刀的锦衣卫便进来,直接将地上跪着的王承恩拖了出去,而王承恩也一直大呼:
“陛下!奴婢是为你好啊!陛下!”
朕知道,不然像你这般阻拦,早就被拖出去打死了。
见陪伴在陛下身边的人也被这般处置,侍奉在床榻前的周皇后和两名贵妃也不敢再言语,虽是后宫之人,但也懂得国事重大,不再劝阻。
倒是很快的拿出便装给朱凌穿戴好,而他全程有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