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七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要是朱雄英没记错的话,大明时期,那可是有开荒种田相关的免税等相关优惠政策的,可就算是这样,还不是大片的土地没有人理会?

    所以说,开荒种粮本来就不是很靠谱的政策。

    相反,官府负责收购粮食,禁止民间买卖,朱雄英反而认为是一条不错的政策。

    而且,盐、铁、糖等战略物质,也可以采取相同的收购手段,以此来保证这些战略物资的稳定。

    “爷爷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动作?”

    全国上下的决定,可不是一点小事,光是统计所需的人手,那就不是一个小数,难道现在朝廷还能给那么多的官员们开出俸禄?

    不应该吧,户部不是挺穷的吗?!

    “这算什么,这次,建州女真算是要灭绝了,五十万大军前往清剿,保证不会有任何一个活口存在。”

    女真,这个继大明之后再次成立大国的民族,朱标也是相当忌惮,这次父亲大怒,发动大军立誓要犁清女真部落,朱标那是相当乐见其闻的。

    “哦,真没想到,爷爷这次的动作这么大!”

    原来这老爷子是已经起了杀心啊,可是,这国内这么大的动作,对外还要起兵,这朝廷之上难道没有人劝阻?

    “嗯,父皇这次是下定决心了,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将辽东这块土地归纳到大明的国土之内。”

    “朝廷之上难道就没有人反对?”

    朱雄英好奇了,自古以来,官员不都这样,将与君王对着干认为是自己的功绩,甚至还有所谓的文官死谏,武官死战的说法。

    战争是一个武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场合,而一名武将,为了战争胜利而不惜生死奋战,是武将的最高自我实现,而马革裹尸则是对武将的最高赞美。

    能与这么崇高的赞美并列的,可见这些文官对于冒死进谏有多看重。

    文死谏,武死战,这是我汉族文士和武士的至高追求。

    历史上,受儒家思想影响之下,士大夫文化在明朝达到了顶峰,而明朝的士大夫更是以不怕死而着称。

    比如明朝有名的‘清官’海瑞,他写的《治安疏》,激烈数落明世宗朱厚熜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种种恶行,把世宗气得半死,但最后世宗也没杀他,只是把他罢官投狱。

    要知道,当时的海瑞仅仅只是一个六品的户部主事啊,一个六品官在大明敢直接抬着棺材骂皇帝,清朝敢不敢?!不要闹了,那清朝可是以奴才称呼臣子们的年代。

    世族没有把海瑞怎么,甚至在世宗死后,穆宗继位之后,海瑞竟然迅速被赦免复官,并被委以重任,一直到明神宗时期,海瑞年纪大了,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神宗都下诏慰留不允许。

    可以说,海瑞的官途做到这一地步,还真的可谓是做到文官的顶峰,甚至,他还成为了众多士大夫的榜样。

    有这样的风俗在后,朱雄英才不会觉得这些文官现在唯唯诺诺,啥都不敢反驳。

    就算是丞相制度被废除了又怎么样?文人终究还是文人,文官也终究还是文官。

    “户部那边的压力很大,你四叔已经去监察了。”

    户部?嗯,不知道为什么,朱雄英有一点点熟悉,好像清朝康熙的四儿子,未来的雍正帝,也是负责管理户部来着,这四子也不知道是惹到了他们老子什么,户部这么一个要命的地方,四子全都躲不过去,这也算是一个另类的默契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将那些士绅们的赋税收上来,只要能收上来,我大明国库肯定会得到一定缓解的。”

    “快了!”

    “那父亲您找我是?”

    两个人闲聊了这么久,朱雄英还不知道这次父亲这么晚亲自来找自己的原因,原本他就以为是为了告诉自己爷爷的决定,可没想这都说完了父亲还没有停止的迹象,颇有一种彻夜长谈的架势。

    “你有什么办法?去抵抗小冰期?”

    朱标这么直白地提问,朱雄英属实没有想到,当即一愣。

    “你既然在父亲面前提到了小冰期,那就说明你心里肯定已经有了相应的办法,说吧,现在没有外人。”

    “额,确实有办法,但是这个办法需要碰运气,我并不能保证什么。”

    既然朱标这样提问,于公于私朱雄英也不会隐瞒。

    首先,朱雄英想到的就是土豆(马铃薯)与番薯(红薯)这两个大杀器,特别是番薯,后世的普遍认知认为,番薯是在明代时期引入,而引进番薯的第一人是陈益。

    据史料记载,陈益是广东东莞虎门北栅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他身着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今越南)。

    到达安南后,当地酋长接待他们时摆出一道官菜,这道菜香甜软滑,除了非常可口外,还能充饥,这便是番薯。

    陈益此后便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方法,两年之后的1582年,他冒着杀身的危险,收买酋卒,将薯种藏匿于铜鼓中,想偷偷带回国。

    陈益在其祖父位于虎门金洲小捷山山腰的坟墓前购置了35亩地,开始大面积种植番薯,在成功收获后,他决意要把这种食物广为传播,并将自己的寿穴也选在薯田边,要与番薯长相厮守。

    但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番薯是由福州人陈振龙(约1543—1619年),于1593年(明代万历二十一年)从吕宋将红薯引入,其中还有一则‘偷渡’薯苗的故事。

    总而言之,番薯这一神物确实是在明万历年间传入的,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当时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

    当然,番薯之所以会在万历年间引入,完全就是因为大明当时严格的海禁政策。

    可现在不一样,朱元璋在朱雄英的影响下,并没有下达封锁海禁的命令,甚至,四叔还有跟自己合作,一起进行海上贸易的想法,相信在自己的影响下,海禁肯定不会再在大明发生。

    “哦?有什么办法?”

    “儿子听闻,在大洋的另一边,有一块大陆,大陆之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