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圈介绍道。
陆丫儿儿又向林玉洁打听一番城中的各种行情,然后吩咐道:“你且回家报备一番,然后就跟在我身边打理洞府吧。每月灵石五块。日后等我开店你也可以帮忙,薪资随行就市。你可满意?”
林玉洁站起来行礼道:“多谢仙子。奴家身为家主,不必向家中报备,现在就可以为仙子打理洞府。”
在起点更新完新的一章,杨柳顺便看了一下书评区的反响。一百多万字后小说中的萝莉小道姑的生活日趋平静,每日除了修炼和陪着小明月玩耍之外就是看书,各种爽点打脸乏善可陈,令很多读者渐渐失去了耐心。到起点看书,不就是图个消遣娱乐放松心情嘛,总是这么不温不火的还有娱乐精神吗?
但在另一些读者的眼中,杨柳的《英雄时代》就像老酒一般值得反复品味,每次仔细研读下来都会有些收获。比如说人物的说话特点与当代社会有什么不同,与哪些朝代类似?比如说人物的服装发饰的细节又是怎样的,能和哪些历史资料,画作甚至出土文物对得上号?更加值得一读的就是作品中的诗词文章。无论读者如何在网上搜寻或在图书馆中查找,都无法找到这些诗词文章的来历,唯一的可能就是这些诗词文章是作者的首创。好比大家读史记,读到很多历史人物的豪言壮语或英雄事迹会感同身受,特别钦佩这些历史人物。但是如果这些人物是某部小说中的角色的话,那么值得钦佩的就是作者本人了。
就在一些读者锲而不舍的发掘中,杨柳的身份终于从某种渠道暴露出来,网络上一片哗然。事情暴露之初网友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一次炒作,认为杨柳一定请人捉刀代笔,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在歌迷中的曝光度。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传说中的新专辑遥遥无期,本人又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上学,不想方设法提高自己在歌迷心中的地位,********简直是必然的,何况杨柳的作品几乎全是比较小众的中国风。
但另外一部分网友不这么认为,他们列举了《英雄时代》中大量的诗词文章,人物对白,甚至还有许多对建筑服装,人文地理甚至中医中药的描写,并且发帖子问那些瞎起哄的围观的网友们,能写出如此文章的人又如何甘愿为他人捉刀代笔,成就别人的名声深藏自己的身与名,这合理吗?
然后考据党预言帝又纷纷登场,仔细剖析列举杨柳的成长过程,出身来历人脉关系,指出杨柳是出身名门,从小受到严格的古典式教育,一言一行无不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熏陶,平时又阅读大量的书籍,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再正常不过了。君不见杨柳的古典音乐造诣无人可及吗?君不见杨柳的传统武术功底深不可测吗?君不见杨柳为了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加强中西方交流而不遗余力吗?
这一波的网上爆料再次令娱乐公司措手不及,因为没人知道这是否是杨柳的炒作手段,更没人知道杨柳是否有这样的文学造诣。经过多方查证,分别与起点中文网和杨柳本人联系,公司最终得知这仅仅是一次偶然事件,觉得不必大惊小怪,无论这件事情发酵到何种程度都无损于杨柳的名声,毕竟她还只是一位十四岁的初中生而已。
本来公司会以为事情的背后没有人推动会渐渐平息下去,但某知名音乐学院古典音乐鉴赏课教授王道军突然在微博中力挺杨柳。王道军撰文指出,杨柳的音乐作品完全按照古典作曲方法创作的,完全符合古人的作曲习惯。为了证明自己文章的说服力,王道军还在微博上晒出了杨柳作曲的原稿。杨柳的原稿是用毛笔写就的,字体娟秀又兼洒脱,某些细节还有修改过的痕迹,但整体看上去却非常工整舒适,完全可以作为艺术品来收藏。王道军的这次爆料再次引起了网上的热议,最终在有心人的推动下,把杨柳塑造成了中国古典文化复兴的代表人物。
其实中国古典文化有很多优秀之处,比如说孔子提倡的礼乐就是其中的经典代表。所谓礼从字面上很好理解,但繁复的礼仪被很多人诟病,觉得过于迂腐。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证明你的重要性。例如你是职场新人,在遇到各级领导的时候,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有的你认识他,他不认识你,这种情况下,新人们往往无所适从。但在军队中就不会有这种尴尬情况,凡是遇到首长举手敬礼就对了,这样既避免了尴尬,又不会引起领导的误会,认为你怠慢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