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星和演员、伶人与表演艺术家的的争论,从汉唐时期直至量子时代,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直,从未断绝。
而在五十年代初的香江,普罗大众更是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他们的心中,演员就是明星,明星就是演员,两者能有什么差别……
未来在华语影视圈都略有薄名的‘嘉禾八子’,此时俱是刚刚踏入影视圈的新人,自然更是懵懵懂懂。
不过!
这八人马上就迎来了影响他们一生的首课。
曾出演过小生、皇帝、武将以及书生等种种角色,在五六十年代红遍港台,有‘皇帝小生’美誉,本名王育民的著名表演前辈赵镭,在八八年接受《电影双周刊》采访时,就曾回忆到了这一幕。
“当时,我们八个人,就好像小学生一样,排排坐,都认真听着‘杨老师’给我们上课,我还记得当时‘杨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忆尤深。”
“他说了什么呢……”
“杨老师说:‘中国电影如果要有明星,应该是有文化意味的好演员。那什么是好演员?就是那种可以经历时间和各种角色考验,还能继续保持光彩的演员。’”
“我现在回忆起这段话,还感触颇深。”
“说来可笑,六二年之前,按照这个标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演员,可六二年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差远了,临阵脱逃,比起乔洪和胡风他们还不如。”
“所以啊,现在想想,杨老师才是一个好演员,就像去年他出来随便折腾了一下,今年就得了一个金像奖。”
“哈哈——”
赵镭最后的爽朗一笑,更像是对过去时光的一种怀念。
可这笑声,却穿越空间和时间,将三十多年前的一幕,慢慢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让人们知晓了那个时间,中国电影的另一支第三代导演们,又是如何看待电影与艺术的。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回到那间排练室,去现场看看当时的情景。
只一眼……
我们便会发现面前展现的一幕,却和赵镭先生的回忆略有不同。
未来的‘嘉禾八子’,并没有如赵镭先生所说的排排坐,而是都排排站着,听着上首的杨秋,在那里侃侃而谈。
而八子们,却又神态各异。
乔洪那张木头脸,几乎没有表情;奚重简有些站立不安,时不时左张右望;张玉芳眉头深皱,使劲攥紧了拳头;曾艺不小心打了个哈欠,吓得赶忙捂住了嘴。
张扬一边听一边点头,拍了一下胸口才发现自己没带笔;王育民注意到了张扬的动作,抬眼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张冰倩双眼冒光地看着上首,激动得双手都捏在了一起。
只有胡风,稍有些正常地在听讲。
“各位同学,你和你的朋友,现在已经开始了一种新的职业。这种新职业,本来是你们热切期盼的。但我不认为你们已经达到了愿望,恰恰相反,而是正处在达到愿望的起点。”
杨秋右手轻举,抬眼看着身前懵懂的八人,食指指着上方继续道:“我这里,只是提供给你们一个机会,一个成为好演员的机会。至于最后,结果会怎么样?是成为一个好演员,亦或是受人关注明星,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大家自身的努力。”
“所以,在正式学习之前,我有四点忠告给大家。”
“第一,电影业,商业化是必然,但你们,作为演员,绝不能任性地朝着商业化走。”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