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群臣鸦雀无声。
皇帝见众臣不再说话,点了点头,身旁的宦官刚准备开口。
“陛下,臣有本奏。”说话的是一名言官,所属大皇子一系。
皇帝陛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这段时间里,从城郊命案的事情开始,长安流言四起。朝堂之上,几派官员互相攻讦,言官争吵不休,搞得皇帝一个头两个大,早已不耐烦这些事情。
现在看到言官发言,心中怫然不悦。
那位言官见皇帝陛下不说话,心中叫苦连天,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能硬着头皮等圣上发话。
这样冷了一会儿,皇帝知道,僵持下去也不是个事。他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不愿失了虚怀纳谏这一美称,只好道:“奏本。”
皇帝发话,那位言官送了一口气。
斟酌了一番言语,缓缓道:“陛下,臣所奏之事,和叶老被刺、城郊命案、叶家少爷中毒、长安小巷黑衣人四件事有关。臣听闻,经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联合审理,那些涉案人员已经招供,二皇子是此四件事的主谋人。如今,长安谣言四起,民声沸腾,倘若不及时处理,极为有损天家威严。臣斗胆,求陛下对二皇子从严处理,以正视听。”
这段时间,不管朝臣如何奏本,不管留言如何叫嚣,皇帝忌惮冷家的实力,一直拖延此事。
不过,迫于压力,虽然没有让二皇子直接受审,却下令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将下边犯案人员一并抓捕查审进,彻查此案。
二皇子背靠冷家,自然毫不惧惮。但是,三司会审,有庞太师和大皇子保驾护航,李言蹊的推波助澜,结果,拔出萝卜带出泥,最后矛头直指二皇子,也确实了二皇子的主谋嫌疑。
这位言官是大皇子一派的官员,想趁着天下文会结束之际,秦、汉两国使臣尚未离开,利用舆论压力迫使皇帝陛下做出最后的决断。
皇帝听完之后,心有意动,实际上,二皇子作为冷家的外孙,在皇帝心里,他是绝对不能登上帝位。
不过,此事冷家未表态,他也不想过早暴露自己的想法,犹豫了片刻,刚准备说话。
忽然,又有言官道:“臣附议。”
随后,朝臣接二连三的站出来道:“臣附议。”
……
朝臣越来越多,看情况差不多了,庞太师微眯的双眼睁开,颤着声音道:“臣附议。”
庞太师发声,那些左右摇摆的朝臣似乎找到了主心骨,瞬间响应。
……
不一会儿,朝堂之上,几近三分之一的官员附议。余下的,要么就是冷家一派的官员,要么就是以叶经权为首的中立官员,不过,此事涉及到了叶公书老先生。
叶经权自然不能坐视不理,道:“臣也附议。”
这个从来不牵扯任何事情,不参与党争的当朝右相,忽然出声。百官震惊,随即,那些以叶家为首的官员纷纷道:“臣等附议。”
太极殿中,只有冷家一派还在保持缄默,皇帝陛下看了看冷苍云,不温不火的问道:“冷爱卿,此事……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