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帝和宰相讨论国家重要事务的地方,国家有什么决策,都是从这里出现。而政事堂里面,皇帝和大臣达成了一致之后,就交给尚书省草拟诏命,门下省审议,然后尚书省执行。事实上,只要在政事堂里面达成了一致,门下省是不会反对的。
有资格进入政事堂,才能够被称为宰相。而朝廷里面,能够进入政事堂议事的人也就是只有中书省的中书令,门下省的侍中,还有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仆射原来并不是能够进入政事堂的,可是因为尚书令曾经被李世民担任过,所以后来的大臣都不能够担任尚书令,所以左右仆射也就能够成为宰相了。
这个政事堂其实也就是数百年来演变的,他的重要意义是分权。把本来丞相一个人的决策权分成了几份,而把原先的领袖制变成了现在的委员制度。这个是皇权**在增加的原因,造成了臣子的权力越来越小。
“皇上,既然宰相的职权体现在有资格在政事堂议政,而并不是体现在他们所担任的职司,那这就好办了。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副宰相的地位,然后让他们有资格进入政事堂议事,可是官职还是原先的官职,只是多了一个议事权而已。这样,宰相的名额不就是增加了吗?”景文说道。
李世民眼前一亮,这个方法非常不错。因为这个方法有很多好处,他可以把宰相的职权再次分散,保证皇帝的位置。而且,这个对于皇帝以后选人用人方便了很多。如果皇帝有什么相对年轻资历浅不适合当宰相的亲信,那就可以任命他有进入政事堂议政的资格,以后有机会了再转任有实际意义的位置,比如说尚书仆射。
而且,这个方法还可以安置一下那些退下来的老臣,让他们完美的形成一个过度。那些准备退休的尚书左右仆射,可以先免去尚书仆射的职务,之后再担任一下这个所谓副宰相,那可以和后来的宰相形成一个平稳交接权力的情况,这个对于国家稳定很有帮助。
所以说,这个副宰相不但可以增加君主的权力,而且还可以对选人用人多了一种选择。说句不好听的,这个位置明显就是为了加深君主权力而设立的,他进一步分散了宰相的权力,把原来就一分为四的相权再次分成了更多份。宰相权力小了,那皇帝不就安稳了吗?
“景文小子,你还是有几分歪才的!”李世民称赞道。
景文心里面吐槽:“这个个叫做‘歪才’吗?这个是在增加你的权力的,居然只是得了一个歪才的评价?”
“这个副宰相可以叫做什么呢?”李世民突然问道。
景文马上回答:“皇上,可以称之为‘参知政事’。”
所谓参知政事,这个词语是景文从后世小说里面看到的,这个地位也就是相当于副宰相的位置。而景文根本不知道,因为他的这个行为,让参知政事的副宰相制度提前了十多年出现,这个算是再一次改变了历史了。